近年来,国家对于节能,特别是建筑节能倍加关注,上到官府官员,下到贫民百姓,呼声不止。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们更多地将其关注的议题投向建筑节能减排等领域,建筑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面对席卷而来的环保节能大潮,我国智能建筑企业又当如何应对呢?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从智能化建筑到数字化城市,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的我国,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智能建筑,特别是BAS(楼宇自动化)与高层建筑节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检测建筑物各项能耗的各类传感器和仪表是BAS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能量使用数据库是研究节能的基础,是BAS核心设备的组成部分,集散控制系统是完成BAS各子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手段,更是实施节能的媒介。良好的管理可减小高层建筑能耗10%,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可节能10%,而这二者都可由BAS的软件来实施。
然而,国内外智能建筑从节电节能方面进行比较,国外系统节能率一般可达30%左右.而中国建筑节能和智能建筑远远落后世界先进水平,现有建筑只有4%实现了节能,通过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材料、存量建筑智能化和新建智能建筑可以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电力的过分消耗,是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建筑商极少,况且中国现在在建筑节能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需要快速发展还有待更多刺激性和推动性的因素。
在6月18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建筑电气行业发展论坛会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陈龙教授对智能建筑节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他在肯定中国智能建筑20多年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智能建筑的问题所在。他表示:“智能建筑国产化比较薄弱,一般都是国外的品牌在主导市场。”
如何去跨越这个瓶颈呢?陈龙教授表示:“我们要走人家的老路是不现实的,跟着人家的屁股后头肯定不会有更大的超越,现在国家强调低碳经济,强调互联网,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中国的企业要考虑自己的定位,如果我们在低碳节能上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够达到国家单位GDP下降40%到45%,那就很强了,我们不可能跟着别的国家走,要跟着中国的国情发展,现在我们国内最主要的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建筑。建设部提出了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针对智能建筑国产化较薄弱这一环节,笔者认为,中国智能建筑企业应当打造智能建筑行业里的“中国名牌”。企业要在节能减排大潮下,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环保工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打造起智能建筑行业里的“中国名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形势需求,稳占市场份额,在出口创汇中取得较好成绩,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智能建筑的节能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时,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政府政策和市场的反应都可以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民众意识的提高,我国建筑节能会由目前的“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