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会议在北京落下帷幕。专家、官员、企业家等100多位业内人士回顾智能建筑行业在迈向标准化之路上走过的风雨历程,清晰地勾画出行业发展的大致脉络,也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描绘出新的蓝图。
标准打牢行业根基
自从1984年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问世以来,这种融合了众多尖端科技、能为居民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生活体验的建筑风靡全球,并迅速在欧美等发达地区普及开来。近十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智能化产品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中,智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量具有办公自动化(BA)、办公室自动化(OA)和通信自动化(CA)的3A建筑、3A小区拔地而起,而与之配套的综合布线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也逐渐成为提升建筑功能、衡量建筑“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由于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在我国是新生事物,出现的时间不长,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统一标准,智能化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部行业标准与规范,截至2010年底,已编制完成《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等四项国家标准,正在编制《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等三项国家标准。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李毅表示,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领域的标准日趋完善,在规范从业人员行为、提高智能化工程质量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的智能建筑向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向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落实不甚理想困扰行业前行
尽管在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努力下,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但是,智能建筑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