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新闻报道,7月23日20时34分许,在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D301次与D3115次动车发生追尾事故。已确认两列动车共6节车厢脱轨,其中D3115次列车三节车厢坠落桥下,另一节车厢悬挂斜插地面。目前事故已造成39人死亡,近200人受伤。
据称,初步查明,脱轨原因是D3115次列车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次列车追尾。事故原因及具体细节尚在调查中。
最近一段时间,高铁和动车安全性、票价、运营亏损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故障频发,造成多次晚点,已经让相当多的国人深感不安和困惑。这次温州动车脱轨事故来的尤其不是时候。
没有任何现有技术能够100%保证不发生意外!这个道理或许人人都懂。但本次动车组发生追尾事故,还是令人很感意外!铁路列车载员动辄数百,甚至上千,而高铁和动车速度更是普通列车的一倍至三倍多。如此庞然大物在两、三百公里时速下飞奔其惯性是十分巨大的!安全性成为第一考虑因素也是必然的。
据称,我国的高铁和动车技术已经自豪地自诩为世界领先。铁道部专家介绍说,京沪高铁系统是按照“故障导向安全”理念设计的。当车辆、线路、接触网、通讯系统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自动应急系统都会导向安全的应对措施。换句话说,因某方面小型故障导致停车,延误运行而晚点,都是为了保障安全的。
俗话说,有一利必有一弊,类似系统也存在这个问题。其利在于安全性高,其弊在于很可能造成停车太频繁,影响正常运营,导致晚点等问题。这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厨房的烟雾报警器,有了它,可以保证发生火灾时的人员安全。但过于敏感的报警器很可能会频繁响起(如炒菜油烟),不胜其烦。
京沪高铁目前尚处于国家验收前的试运营阶段,设备处于最初的磨合期,不影响安全的小型故障的确听上去很合理,可以接受。但已经安全运营三年的动车这次夺去30余人鲜活生命的事故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有足够理由需要弄清楚,我们的高铁和动车技术究竟领先在何处?特别是其安全性方面。如果此次初步查明的脱轨原因属实,至少有如下几个疑问需要回答。
首先,关于D3115次列车。其动车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是否也属“故障导向安全”理念下的应急预案措施?这个应急措施是否包括列车依靠惯性自由滑行和紧急制动等不同的自动智能反应?如果答案肯定,系统的判断和反应是否正确?
如果没有装备类似的自动智能反应系统,需要司机人工干预,D3115次列车司机在本次事故中是否属于无能为力?是否存在操作失误可能?如是否考虑到尾随其后的D301次列车疾驶而来?两车间有否通讯联系?
其次,关于D301次列车。该列车与前面的D3115次列车运行时差多少?两车间是否保持了安全规定的合理行车距离?司机有何技术手段判断前方列车发生故障,从而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实施紧急制动?司机是否发生操作失误?
第三,作为大规模载客工具,是否装备前方遇到危险时能够自动紧急制动从而避免意外碰撞的智能反应系统?此类技术概念似乎在私人轿车上都已经提出,载客数百、上千的铁路列车目前还没有类似智能系统吗?果真没有的话,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是否有这方面的研发计划?
除了其它因素,不少人选择铁路而放弃飞机是基于其安全性,尽管统计表明,飞机的安全性并不比其它交通工具更差。与飞机相比,动车和高铁本来在迅捷性方面对长途旅行者就没有优势,价格优势也不明显。如果在安全性方面也不能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又靠什么与飞机竞争客源?又靠什么招数实现盈利呢?
高铁和动车,这两个令铁道部自信心爆棚的新宠儿,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确令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