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不能为空!

按住Ctrl+D,即可添加“yh86银河国际”
官网到您的浏览器中。谢谢收藏!

确定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8610-82399545

E-mail : techcon@thtf.com.cn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中国困境

时间 :2012-06-04   作者 :admin        关键词 :

    中国面临诸多环境挑战,其中一个就是建筑能耗在未来十年的剧增。砖块和砂浆生产已经占据了中国主要能源消费总量的25%,但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水平与西方相比仍然很低。实际上,中国城市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人均能源消费则只有美国的十一分之一。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筑能耗的历史发展轨迹,就能发现一条预示中国未来走向的线索。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建筑物能源消耗强度(EUI,即单位面积的能耗)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中国的EUI只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或者50年代的美国。但从那之后,供热制冷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变了建筑物的设计和运行。再加上收入提高带来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变化,这一转变导致美日建筑物EUI增加一倍。除非能在设计模式上减缓或者防止上述变化,否则中国也将经历和美日一样的EUI增长。

 

  许多西方建筑师和工程师都对中国建筑物的能耗之低感到惊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物总体上隔热层更少、墙面和窗户的密闭性更差、供热制冷技术更落后和低效,但实际上它们的能耗却低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在于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生活方式和系统设计。因此,要防止未来中国建筑物能耗的剧增,关键在于要对推动能源消费增加的这些要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在中国,“电老虎”式的家用电器(最主要的是烘衣机)的普及率很低,中国居民也喜欢让室内环境的温差更大一点。此外,水电气的费用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更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鼓励人们节约能源。

 

  但是,单凭习惯和收入上的差异还不足以解释中国和西方建筑物的巨大能耗差距。能源消费文化还受到供热制冷系统设计以及建筑形式的深刻影响。清华大学的江亿教授将中国的标准供热制冷系统形容为“分时分空”,而美国则大多采取“全时全空”方式。

 

  发达国家暖通空调(HVAC)系统技术的进步让全封闭玻璃结构建筑的发展成为可能,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几乎同时为整个建筑提供服务环保。然而在一座标准的中国建筑里,采用的则是可自行开关的窗户和分散式系统,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空调或者暖气设备。在这样一个“分时分空”的模式下,建筑物里的居民切实控制了各自房间的温度,而在“全时全空”模式下,整个系统是按照一个既定程序自动控温的。

 

  然而,随着中国GDP的增长,分散式系统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中央式系统所替代,从而导致建筑能耗的上升。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项研究,使用中央HVAC系统的住宅楼比那些采取分散式系统的能耗高出十倍。

 

  尽管有点违反直觉,但上述能耗差距的解释非常简单:分散式系统让用户可以各自控制系统,从而将效能最大化;而中央式系统则不管居民的实际需要,持续不断地供热制冷。尽管中央式系统在将能源的供热制冷转换上效率更高,但持续不断的运行和整天全室的供热制冷造成的能源浪费远远超过了技术所节约的能源。实际上,即使想要通过单独控温来节约能源,在很多“全时全空”系统的封闭写字楼里也是做不到的。系统设计深刻影响着住户的生活方式和能源消费,同时系统设计也是美国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

 

  中国建筑设计模式已经开始朝着发达国家设计标准转变。一项在中国不同城市的建筑采样研究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分布逐渐呈现出“双顶峰状”:大量建筑物的能耗仅有30-50度/平米/年,而另一些建筑物的能耗却高达120-150度/平米/年。

 

  第一个数据属于标准的中国建筑,代表中国平均的建筑能耗水平,而第二个则属于按照发达国家标准设计的新建筑。这个现象不仅清晰地体现在图表上,在任何中国城市里也都显而易见:一片片发展中国家居民楼,簇拥着一个现代化高楼林立的市中心,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到了一个新建的纽约城,并且带来了相应的高能耗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遏制这一转变,防止中国进入一个高能耗建筑的时代呢?

 

  有一个现成的办法可以促进营造更环保的建筑环境,那就是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可以为建筑物的环境绩效提供一个客观的认证,从而实现建筑市场的转型,让开发商、政府和设计者都有足够的经济动力来追求环境目标。目前在中国运用最广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设立的LEED体系,另一个是中国住建部的“三星”民用建筑能效测评体系。这两大体系的迅速发展令人振奋。

 

  然而,在中国现有的发展形势下,这些评估体系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建筑物能耗,仍然要划上几个大大的问号。比如,LEED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目前中国建筑物的平均能效已经远远高于美国标准。事实已经证明,LEED能够比美国商业基准降低24%的能耗,但即使表现最好的LEED项目,其能效也极少能够达到中国建筑的平均水平。

 

  那么“三星”体系是不是好一点呢?零星的证据表明,一些表现最好的三星建筑的节能绩效的确非常出色,单位能耗只有79度/平米/年,远远低于LEED体系下218度/平米/年的平均数。但是,根据深谙此体系内情的绿色建筑专家的说法,这些建筑在室内舒适温湿度的维持上却不如人意。即使三星建筑物的能耗表现良好,但室内环境却存在问题,因此也不能说这一体系的效果完美。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能耗居高不下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为了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而让建筑系统全天候运行。因此,要修建一座真正节能的建筑,办法可能非常简单,只不过要室内环境作出一点牺牲、对居民的行为和要求稍加调整而已。

 

  目前,对中国来说最好的办法或许就是LEED和“三星”体系的双管齐下。在短期内,中国修建美式写字楼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它们的能效比采用分散式系统的建筑要低,应该制止。但既然它们已经存在了,在这些采用全中央式HVAC系统的建筑里,LEED在降低能耗上还是很有效的。

 

  “三星”体系则更适用于采取分散式供暖的建筑,显著的低能耗数据充分说明它对这一类型的建筑来说是非常成功的。简而言之,上述两个体系在中国各有其适用的市场:LEED用于已经按照西方标准建设的高端写字楼和住宅;“三星”则用于更加标准的分散式供热制冷建筑。

 

  为了对不同的方法和能效措施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必须对两种评估体系下建筑物的确切绩效进行更多研究。只有尽早弄清每个被认证建筑的能源消费量,我们才能保证这些评估体系成为减缓中国建筑能耗增长的有效工具。

 

  希望我们能够成功。因为如果中国和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建筑上都步美国后尘的话,全球气候就会灾难重重。

 

  作者简介:詹姆斯•康纳利是受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资助的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也是一位获得LEED认证的建筑师。其研究成果请参见博客:ChinaBuildsGreen.com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