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不断推进各项建筑节能措施并取得很大成效,然而由于各项建筑环节的节能标准偏低或滞后,带来了长周期的巨大浪费。
由于规划设计的不科学和施工的粗放,有的地方出现不少“短命建筑”。我国建筑“短命”长期备受诟病,经分析往往是两种原因造成:一是由于建筑标准过低或质量不高,缩短了使用寿命,如此前浙江奉化一座房龄仅20年的居民楼坍塌造成多人伤亡,为我国建筑质量敲响警钟;二是由于规划调整、经济利益驱动、追求GDP等因素,对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拆除,人为缩短了建筑寿命。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表示,我国某些建筑的寿命连欧洲国家的1/4都不到,很大的问题就是“长官意志”人为拆除,不但破坏了城市的肌理,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老旧建筑结构整修、功能改造都是主流的做法,欧洲、日本都是如此,很多建筑通过功能调整焕然一新,如上海外滩著名建筑群,几乎都经过加层、整修、改造,照样可以使用上百年,而我们新建建筑却如此短命,值得深思。”
由于畸形政绩观和GDP追逐症的影响,国内城市大拆大建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我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量已达到新增建筑量的40%,远未到使用寿命限制的道路、桥梁、大楼被拆除的现象比比皆是,带来的浪费尤其严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表示,中国建筑过剩在局部已经显现,最大的浪费在于大拆大建,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建筑已经开始推倒重来,虽然创造了大量的GDP,但浪费代价是巨大的。“欧洲从华沙开始尝试传承历史文化的旧城改造,以整修改造为主而不是盲目拆除,后来传递到布拉格、维也纳等许多城市,既经济又文化,跟我们大拆大建的‘豪气’迥异。”
目前我国每年建筑物拆除量高达数亿平方米,然而资源价值极高的建筑废弃物利用率却极低。仅在上海,每年建筑废弃物总量就达到2330万吨,其中30%左右 约700万吨 是废弃混凝土,但这些最具有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废弃混凝土大部分仅作填埋或初级利用,浪费了巨量的建材资源。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认为,实际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制造出的建材性能也非常好,但由于成本稍高,造成大量被弃用,大量“变宝为废”造成浪费不说,很多地方仍然仅顾眼前利益,违规使用黏土砖,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十分严重。
时间:中国建设报 时间:201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