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不能为空!

按住Ctrl+D,即可添加“yh86银河国际”
官网到您的浏览器中。谢谢收藏!

确定
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Contact us

8610-82399545

E-mail : techcon@thtf.com.cn

促融合创新 建共生生态 ——聚焦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走向

时间 :2018-05-28   作者 :光明日报        关键词 : 大数据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数据和文化能产生怎样的新创意、新裂变?互联网和文化能创造怎样的新业态、新模式?信息化能带给文化产业怎样的新机遇、新路径?5月27日,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大数据分享与互动”活动中,来自业界的企业家和专家就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研讨,对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产业“共生生态”出谋划策。
从概念到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上)

       从概念到行动 

       “传统出版时代,我们仅仅简单提供知识查询、数据查询、文字查询服务,读者搜索关键词去查询阅读就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仅要对更多的数据进行汇聚,同时要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融合以满足消费者移动化、碎片化的新需求。”同方知网副总经理张宏伟说,大数据时代,文化企业的产品和业态都在经历转型。

  是颠覆还是共赢?是毁灭还是重生?面临大数据时代的新变化,文化企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怎样才能有所作为?

  从纸质媒体到传统出版,从文艺演出到广播电视,传统文化产业都面临互联网的冲击,从生产模式、产品形态到运营服务都被颠覆重构了。但传统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积累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掌握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思维方式,用好新技术,才能在新时代有新的发展。

  张宏伟指出,要研究消费者休闲、研究、学习、创新的不同场景,适应碎片化、移动化的新趋势,提供多层次、精准化的知识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数据可以感知,让文化可以体验,让知识创造价值,传统文化产业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图片来源于网上)

       在与会专家看来,大数据的内涵不仅仅包括数据,还代表着先进技术和新的思维方式。促进融合创新和融合发展,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浙江省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云朵网董事长陆世栋就深刻感知到了这种变化。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吹’大数据,现在真是实实在在‘做’大数据。从概念到行动,文化企业对数据应用的理念在增强,对数据的普遍认知在提高,大数据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产业化的运营模式越来越清晰。”陆世栋感言。

  “贵州数博会的成长也见证了大数据从概念到行动的飞跃。贵州大数据战略走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简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做概念,进行思想启蒙;第二个阶段是用概念来宣传平台、扩大贵州影响,进行产业的准备;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在产生新模式、新成果。”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改革发展办主任徐静如是总结。

  从数据库到数据湖

  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华录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脱口而出的这些词汇背后,是企业不断创新数据存储技术,从建设数据库到建设数据湖的新探索。

       

(图片来源于网上)

       “数据库时代,存储方式是磁盘,磁盘本身耗电高,运行环境一定要恒温、恒氧。技术突破后,我们用了大容量的蓝光光盘,把存储容量提上去,把能耗降下来。”韩建国介绍,在“数据湖”建设中,华录集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把最新的数据定义为热数据;一周之后,这个数据就变成了温数据;一个月以后,这个数据就变成了冷数据。从比例看,温数据和热数据占20%,冷数据占到80%,把海量的冷数据用光盘存储起来,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以创新为基础,大数据打开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视野,拓展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路径,增强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副总编蒋湘辉介绍,优酷新的大数据内容产品,叫作“鲸观”,可以实现对各个片断的理解,并且通过云剪辑,为用户精准地提供想要观看的内容,目前可以实现28000多个物体和场景、300多万个内容的理解和选择,再通过大数据对内容理解的识别,自动判断哪些内容是用户最想体验、最关心、最关注的内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在不断完善开放、自由、共享的平台后,积累出巨量用户数据。猪八戒网就是集聚了400万设计师的一个共享平台,被称为“卖服务的淘宝”。

  猪八戒网大数据中心总经理镝来指出,作为大数据企业,猪八戒网要通过大量复杂的交易获取用户的数据,提升公司的运营管理和经营能力。

        “相比于实物交易的电商企业,猪八戒网等文化产业提供的服务是非实物的、非标准化的,再加上交易的频次比较低,交易时间和链条都很长。只有用大数据工具,采集更多用户交易数据、历史数据、行业数据,把这些数据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对交易进行精准匹配,使交易最终可以达成,从而帮助众多设计广告和创意产品的中小文化公司找到业务,增加商业机会。”镝来说。

  从单兵作战到共生生态

  大数据是21世纪的“钻石矿”,将有力推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发展,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图片来源于网上)

  “提起大数据和文化产业,现在谈得最多的是‘生态’‘平台’和‘共赢’。”百融金服公司董事长张韶峰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要跨越很多的领域和交叉的学科,因此不能靠一家企业单兵作战,而要靠大家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数据众筹、问题众治、应用众包、产业众创。”韩建国介绍,华录集团提出了构建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路径:不断积聚大量数据,再根据需要进行新的运用开发,新的运用开发后又产生新的数据,不断循环,不断服务于各式各样的应用,像大自然的云和雨一样循环共生。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需要构建人才、市场、经济、教育、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良性环境。其中,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有效的版权保护。”中云文化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TO谈建指出,要用区块链的技术来保护知识产权,逐渐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安全模式,为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激发新时代数字版权作品的创作和生产。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生态建设,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思想引领。”徐静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以前更多地感受光明日报作为学术平台、思想平台的价值,现在感受到光明日报聚集产业、服务企业的平台功能,感受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光明日报推动大数据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责任担当。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文化企业也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指出,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大报,在大数据时代要继续延伸传统优势,团结起更多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企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参与互联网空间治理,共建大数据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共生生态,共创美好智慧新生活。

(转自《光明日报》原标题:促融合创新 建共生生态  ——聚焦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文化产业走向)

分享 :